导航

    蓝鲸ROS机器人论坛

    • 注册
    • 登录
    • 搜索
    • 版块
    • 话题
    • 热门
    1. 主页
    2. Lance
    ROS交流群
    ROS Group
    产品服务
    Product Service
    开源代码库
    Github
    官网
    Official website
    技术交流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激光雷达
    LIDAR
    ROS教程
    ROS Tourials
    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机器视觉
    Computer Vision
    • 资料
    • 关注 3
    • 粉丝 1
    • 主题 12
    • 帖子 12
    • 最佳 0
    • 群组 0

    Lance

    @Lance

    0
    声望
    913
    资料浏览
    12
    帖子
    1
    粉丝
    3
    关注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电子邮件 1120637382@qq.com

    Lance 取消关注 关注

    Lance 发布的最新帖子

    • 全球首个全软体机器人问世:酷似章鱼,无需电力便可运动

      原标题:全球首个全软体机器人问世:酷似章鱼,无需电力便可运动

      机器人不再硬邦邦:这款3D打印出来的机器人,全使用柔性材料,外形酷似章鱼,无需电力便可自主运动,材料成本还不到3美元。

      当地时间8月24日,通过《自然》杂志的一篇学术文章,来自哈佛大学威斯生物工程研究所的全软体机器人“Octobot(章鱼机器人)”,向世人宣告了它的诞生。该文的通讯作者是哈佛大学的工程师Robert Wood和Jennifer Lewis,在他们的描述中,Octobot是一只仅手掌大、各个构件都不使用硬性材料的自动机器人。

      Robert Wood表示,“和一般的电子回路相比,我们在回路中传递的不是电子,而是液体和气体。”由硅橡胶制成的Octobot不靠电来驱动,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聚集压缩,借助压强变化,实现机械臂的运动。

      一直以来,灾险救援、极端环境探测都是人类研发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场景,但传统机器人的刚性材料经不起撞击,反而在未知的复杂环境中“拖后腿”。如果把机器人的材料替换成柔性的,就可以让机器人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早在2011年的时候,该文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学助理研究员Michael Wehner就已经带领着他的团队探索全柔性机器人。当时他们想的是用常规的泵阀系统来驱动机器人,并且需要电缆连接机器人,这意味着这只是一个半柔性机器人。当时横亘在科学家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将电池和回路用柔性材料代替。

      5年后,Octobot才成为世界上首个全软体机器人。Wehner团队从章鱼身上找到灵感,不仅机器人的躯干和致动器是柔性材料,连控制系统和电源也使用柔性材料,无需再受外置电缆的牵制。

      赋予这只全软体机器人“自由”的是化学反应。

      据《自然》杂志特约作者Helen Shen介绍,Octobot的“大脑”部分是柔性微流体回路,可以用由压强激活的阀门和开关,在通道内传导液体燃料。这种液体燃料是50%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它会在铂的催化下快速生成大量的水和氧气,生成物的体积比原本的反应物大,从而改变通道内的压强。章鱼机器人的机械臂受到突然增大的压强影响,会膨胀舒展,从而实现机械臂的运动。排气孔同时保证氧气最终会通过排气孔排出。
      50%质量比的过氧化氢在铂金属粉末的催化下迅速释放氧气。来源eepTech深科技。

      但如何保证章鱼机器人能保持一段时间而不是一次性的自主运动?研究团队的设计是把机器人的八只机械臂分为两批(四只机械臂为一批),机械臂中设置了阀门和开关。启动Octobot需要实验者的协助,将过氧化氢分别注入到两个储液槽中,这两个储液槽分别对应一批机械臂。注入后,储液槽会像气球一样会慢慢膨胀,并利用压强差将过氧化氢通过微流体回路。

      这时,由于压强的变化,有些机械臂的控制点会打开,剩余的会关闭,以此确保同一时间只有一半机械臂流通燃料。随着燃料的消耗,所流通的机械臂内部压强会下降,使得燃料转而流向另半部分原本关闭通道的机械臂。如此往复,通过精巧的阀门开关设计,利用不断变化的压强差,燃料进行来回流通,Octobot能保持机械臂在一段时间内的自主运动。
      通过Octobot的工作机制可以看到,它内部的通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它的“大脑”和机械臂进行“通信”的渠道。这些通道都由3D打印而成,打印过程也很有趣。研究者们在章鱼形状的模具中倒入了有机硅聚合物,又在聚合物中注入一种特殊的墨水,这种墨水可以在聚合物中保持形状和位置。加热后,墨水会蒸发,留下了Octobot内部的通道网络。制造Octobot的材料成本也很低,只需不到3美元,每份燃料大约仅5美分,这让大规模应用免去对高成本的顾虑。

      但目前而言,Octobot还没有达到它的最佳状态,需要继续改善。一次添加的燃料(1毫升)只能维持章鱼机器人大约4-8分钟的“生命”。就自主运动而言,也比较单一,还无法实现自主转向。

      该项目的领导者之一Robert Wood也表示,Octobot目前还没有专门为一项操作任务进行设计,只是作为一种技术的展示。后续,微流体回路会升级得更为精密复杂,从而确保Octobot能更持久地运动,再搭配恰当的肢体动作,实现更复杂的操作。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适用于复杂的应用场景,Octobot可能还需要将微流体回路和柔性传感器结合,让全软体机器人更智能。

      发布在 行业动态
      Lance
      Lance
    • 论坛不支持动态图片,想发动图都发不了,求改进

      正如标题所说的那样

      发布在 讨论区
      Lance
      Lance
    • Starship将在华盛顿测试送货机器人

      去年一家名为Starship Technologies的公司推出了一款Starship送货机器人,并于今年2月在世界移动通信展(MWC)展示了这款机器人的原型。 近日该公司表示已经获得华盛顿特区交通运输部的批准,将于今年9月在当地测试机器人送货项目。 上周华盛顿特区通过了一项称为《Personal Delivery Device Pilot Act of 2016》的法案,允许这家爱沙尼亚公司在当地测试送货项目。
      0_1467707526961_20160629102853760[1].png
       该法案将“个人交付设备(personal delivery devices或PDDs)”定义为“一个由电机驱动,主要用于人行道并能交付货物的设备。这种设备能够识别并避开行人、自行车及公共设备等,同时需要识别人行道交通信号灯及标志。”
      ![0_1467707542556_20160629102539473[1].gif](正在上传 100%)
      很显然Starship 的机器人符合这一描述。 这款机器人最重可承载20磅(约合9公斤)的货物,其配备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能让它识别和避开障碍物。根据该法案,Starship 公司能从9月15日开始在华盛顿特区测试五个机器人 ,测试时间可持续至2017年12月31日。

      不过目前该公司尚未决定好具体的测试地点。

      发布在 行业动态
      Lance
      Lance
    • 10大精彩的机器人电影

      追溯电影历史的长河,以机器人为主角的电影数不胜数,不仅有像《变形金刚》系列缔造了票房奇迹,还有像《终结者》系列和《人工智能》这类可以得到观众共鸣,引起集体反思,已经被列为电影史册的经典电影。小编为大家推荐,好莱坞电影史上,10部经典的机器人主角电影,假期和家人一起观看吧~

      1984年:终结者
      0_1467345625437_00687YjJzy6ZAtgGpzTa5&690.jpg
       被誉为史上最棒的时间旅行电影之一,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系列电影,显然已经在电影史上,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比后两集中充当救世主保护神的T-800,这时的州长大人是实打实的大反派。不同于那些高精尖的功能机械人反派,州长显得更为原始并充满蛮力,斩尽杀绝破坏到底简直就是精神核心,而那种显露其中的霸气与狠辣恐怕也是后来那几款机械人难以逾越的鸿沟。

      1986年:霹雳五号
      0_1467345658680_00687YjJzy6ZAtiW16Tdf&690.jpg
      估计不少90后的同学,都没有听说过这部具有鲜明特点的机器人电影,《霹雳五号》的主题也代表了当时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反战、环保、唤醒人性。最初被设定为杀人武器的霹雳五号,最终还是站在了暴力对立面。

      1987年:机器战警
      0_1467345685124_00687YjJzy6ZAtkpPoq0e&690.jpg
      也许你不知道谁叫保罗?范霍文,也许你也不知道谁叫彼得?威勒,但你一定听说过这部叫《机器战警》的电影。严格意义上讲,《机器战警》属于半机械半人类的超级警察,把1个因公殉职但脑部功能沿存的警察改装上机器人的身体,变成1个具有超强战斗力的特级警察。

      这部电影的意义并不在于激烈的打斗场面,而是在所谓的正义和人伦道德的复杂纠葛中,对于人性的思考。

      1990年:剪刀手爱德华
      0_1467345710357_00687YjJzy6ZAtoFHsYc8&690.jpg
      《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关于机器人的现代童话。它讲述一座古堡中住着一位发明家,制造出了各种东西,最后还造出了一个机器人,并给他起名叫爱德华。发明家对这件作品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甚至教授爱德华人类的礼仪和诗歌,何时微笑何时沉默。然而,没有等到机器人最后完成,发明家就去世了,留下已有人类心智却残留着一双剪刀手的爱德华独自在古堡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岁月,一位推销化妆品的中年女子佩格误闯城堡,发现了形象古怪的爱德华。好心的佩格没有被爱德华惨白的肤色和张牙舞爪的剪刀手吓倒,而是怜其孤独,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

      1999年:机器管家
      0_1467345733605_00687YjJzy6ZAtq7H4Y28&690.jpg
      机器人安德鲁是一个家务机器人,但他开始体验情感和创造思维。在阻止人类销毁自己的过程中,安德鲁领会了人性的错综复杂。看上去这是一部科幻题材的机器人电影,实际上,电影通过机器人安德鲁的故事,告诉人们:大千世界,也许不乏你的同类,也许根本不存在与你一模一样的人,让我们放弃寂寞而无休止的等待,积极去寻找伙伴,努力去改变自身。

      2001年:人工智能
      0_1467345752452_00687YjJzy6ZAttyYWybe&690.jpg
       借用一句话,假若我们的创造物被赋予了与我们一样的情感与逻辑,智慧与思维,那么他们是不是也应该同我们一样?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揭晓的这个答案,在人性的废墟里,没有人在乎机器人尚存的生命,那怕是一丝的怜悯。

      2004年:我,机器人
      0_1467345776111_00687YjJzy6ZAtuCXhFc3&690.jpg
      由于机器人三大安全法则的限制,人类对机器人充满了无限的信任,它们中的很多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的一。然而,如果他们有了自己的思维,如果他们不想在为人类服务,如果他们想就此将人类清除,人类又将会怎样?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见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类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2007年:变形金刚
      0_1467345794609_00687YjJzy6ZAtvNFEIc8&690.jpg
       要问谁是最卖座的机器人电影?显然这个答案众所周知——《变形金刚》。目前,迈克尔?贝的三部《变形金刚》,狂揽全球票房累计26.68亿!你要问《变形金刚》有多好看?俨然就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但你要问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去喜欢去看《变形金刚》?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会是,怀旧需要理由吗?

      2008年:机器人总动员
      一部时长97分钟的电影,没有几句实质性的台词,却获得了2008年奥斯卡的最佳动画长片。我们不得不佩服,PIXAR对于剧情把握的功底是那样的深厚。

      WALL-E这个角色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种人类对于自我的放逐跟救赎思潮的折射,其通过使用后工业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对抗百年孤独,更是在角色的身上注入了黄金时代人文精神的元素,使其与人类本身的价值思维更接近,从而引起人们的思索。

      如果大家细心的话,就会发现,主人公WALL-E的造型,是来源于另外一部电影《霹雳五号》中的机器人。

      2011年:铁甲钢拳
      0_1467345840081_00687YjJzy6ZAtA2wrb25&690.jpg
      《铁甲钢拳》中的机器人Atom算得上是一个屌丝逆袭的经典范例,也是讲述了一个热血励志的奋斗历程。而实际上,在重重科幻外衣的包装下,讲述更多的是父子之情,和男孩成长为男人经历。尽管剧情老套,但是看得人热血沸腾,感人至深。

      发布在 杂谈
      Lance
      Lance
    • 国家利好政策不断颁布 机器人市场吹起春风

      近日,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整个机器人产业吹起了东风。
        一、全球现状
        法国市场调研公司Yole预测了机器人细分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到2021年总体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60亿美元。未来工业机器人占比超过一半;其次是国防机器人,预计占比接近20%;消费级机器人占比位列第三;商用机器人份额虽然仅位列第四,但是增长速度在未来5年内将会翻一倍,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医疗和安全领域的机器人也会逐渐起步。
        统计显示,2015年销量首次突破24万台,达24.8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处于领先,销量为6.6万台,同比增长16%。中国本土机器人制造商正不断取得进展,2015年累计销售22257台,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25%增长至2015年的31%。
        2015年欧洲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9%,接近5万台。东欧是主要的增长来源。北美市场的销售同比增长11%,至3.4万台。
        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为12%,不到2014年29%增速的一半。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平均值由5年前的50提高到66,其中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密度普遍超过200。
      中国机器人销售情况
        2015年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售加速,销量超过6000台,同比增长71.7%,占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27.4%。
        工厂物流机器人销量超过1700台,同比增速高达93.7%。
      坐标机器人仍是国产工业机器人主力机型,2015年销售接近10600台,占机器人销售总量的比重为47.6%。
        平面多关节机器人销售2179台,销量同比下降20.8%。并联机器人和圆柱坐标机器人销售均实现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三轴四轴等低端机器人在国产工业机器人中比重下降,而技术附加值较高类型产品的比重在提升,表明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品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二、全球机器人龙头企业都有谁?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核心技术与产品应用领先,并形成了少数几个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机器人龙头企业。
        三、中国的差距在哪里?
        主要表现在:
        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
        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
        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
        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产业竞争力缺乏;
        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四、需求与机会并存
        工业机器人
        中国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
        服务机器人
        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五、工业生产、公共服务机器人潜力最大
        机器人细分领域,产品品类众多。而发展规划中提到的重点推动的以下10个标志性产品。其中大部分是工业机器人,在关键性能参数上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还包括消防、医疗护理等公共服务方向的机器人。
      1.弧焊机器人
        6自由度多关节机器人,中厚板弧焊机器人额定负载≥10kg,薄板弧焊机器人额定负载6kg。实现焊缝轨迹电弧跟踪、高压接触感知、焊缝坡口宽度电弧跟踪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2.真空(洁净)机器人
        真空最大负载15kg,洁净最大负载210kg,重复定位精度±0.05~0.1mm,实现真空环境下传动润滑、直驱控制、动态偏差检测与校正及碰撞检测与保护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3.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
        6自由度以上,适应工件尺寸范围在1m1m0.3m以上,具有智能工艺专家系统,可自动获取信息生成作业程序,全过程非示教,自动编程时间小于1秒,满足喷涂、抛光、打磨等复杂的作业要求。
        4.人机协作机器人
        6自由度以上的多关节机器人,自重负载比小于4,重复定位精度±0.05mm,力控精度<5N,碰撞安全监测响应时间<0.3s,选配本体感应皮肤的整臂安全感应距离<1cm,防护等级IP54,适用于柔性、灵活度和精准度要求较高的行业如电子、医药、精密仪器等行业,满足更多工业生产中的操作需要。
        5.双臂机器人
        每个单臂6自由度以上,关节转动速度≥±180°/s,双臂平均功耗<500W,带双臂碰撞检测的路径规划功能,集成双目视觉定位误差<1mm,2指/3指柔性手爪行程≥50mm,抓取力≥30N,重复定位精度±0.05mm,适用于3C电子等行业的零件组装产线。
        6.重载AGV
        驱动方式:全轮驱动;最大负载能力40000Kg;最大速度:直线20m/min;转弯半径:2m;辅助磁导航精度:±10mm;防碰装置:激光防碰;举升装置:车体自举升;举升行程:最大100mm。
        7.消防救援机器人
        满足自然灾害和恶性事故等现场对灾情侦察和快速处理的需求,在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殊环境下,可完成人员搜索、灾情探测定位、定点抛投、排障、灭火和救援等任务。
      8.手术机器人
        冗余机械臂的自由度数目不小于6个,最高重复位置精度优于1mm,选取点上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可完成各类相关手术。
        9.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
        导航方式:激光SLAM,最大移动速度0.6m/s,定位精度±100mm,定位航向角精度±5°,最大工作时间3h,手臂数量2,单臂自由度2-7,头部自由度1-2,具备自主行走、人机交互、讲解、导引等功能。
        10.智能护理机器人
        面向老人照护需求,具有智能感知识别、自主移动等能力,与用户进行交流,辅助老人进行家务劳动,提供多样性的护理服务。
        六、主力推广行业用
        工业机器人用量大的汽车、电子、家电、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行业;
        劳动强度大的轻工、纺织、物流、建材等行业;
        危险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业;
        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医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
        救灾救援领域,推进专业服务机器人在自然灾害、火灾、核事故、危险品爆炸现场的示范应用等。
        医疗、助老助残、康复等领域:
        开展陪护与康复训练机器人在失能与认知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
        开展智能假肢与外骨骼机器人在行动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
        开展手术机器人在三甲医院智能手术中心的试点示范。
       七、突破五类关键零部件技术壁垒
        这一点是突破技术壁垒,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的关键,是技术精研的具体方向:
        1.高精密减速器
        通过发展高强度耐磨材料技术、加工工艺优化技术、高速润滑技术、高精度装配技术、可靠性及寿命检测技术以及新型传动机理的探索,发展适合机器人应用的高效率、低重量、长期免维护的系列化减速器。
        2.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
        通过高磁性材料优化、一体化优化设计、加工装配工艺优化等技术的研究,提高伺服电机的效率,降低功率损失,实现高功率密度。发展高力矩直接驱动电机、盘式中空电机等机器人专用电机。
        3.高速高性能控制器
        通过高性能关节伺服、振动抑制技术、惯量动态补偿技术、多关节高精度运动解算及规划等技术的发展,提高高速变负载应用过程中的运动精度,改善动态性能。发展并掌握开放式控制器软件开发平台技术,提高机器人控制器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可靠性。
        4.传感器
        重点开发关节位置、力矩、视觉、触觉等传感器,满足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需求。
        5.末端执行器
        重点开发抓取与操作功能的多指灵巧手和具有快换功能的夹持器等末端执行器,满足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需求。
        八、创新平台,标准体系,检测认证紧随其后
        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组建面向全行业的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重点聚焦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加强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机器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订产业急需的各项技术标准,支持机器人评价标准的研究和验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建立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立并完善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为代表的机器人检验与认证机构,推动建立机器人第三方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机器人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检测与认证工作。
        九、国家六大利好政策
        国家从顶层设计和政策等多方面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便利,包括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发布在 行业动态
      Lance
      Lance
    • 机器人:未来十年三大发展趋势

      OFweek机器人网讯:机器人自身也在变革,总体向更安全易用、更利于普及、更智能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以下三大发展趋势解决行业痛点,促进机器人真正普及,也蕴藏着巨大投资机会。
        首先,通用软件平台降低机器人行业门槛
        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主要内在动力就是通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机器人也一样。不同的机器人厂商使用的操作系统、中间件以及编程语言各有区别,,增加了使用成本和机器人应用范围。通用软件平台(操作系统)就是解决这一问题,让使用机器人像使用智能手机一样便利。
        目前通用软件平台有多种,包括微软也推出了商用机器人软件开发平台。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WillowGarage公司开发的ROS,它就像应用在机器人上的安卓系统,配合类似手机APP分发渠道的软件开发社区,目前支持ROS的机器人已经有40多种,包括FANUC、ABB、安川、ADEPT等大型企业,未来有很大潜力成为通用的、标准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关于ROS的一组数据:2015年,VC在基于ROS操作系统的机器人公司投资超过1.5亿美元。2015年5月全球共有70000多个独立IP下载了900万次ROS程序包。截止2015年ROS开发者社区里面的1840位成员一共写出了1000万行代码。
      图表1:常用机器人软件开发平台
      0_1467168773573_20.jpeg
      通用软件平台大大降低了机器人的开发门槛,社区中的成熟软件可以直接刷入机器人使用;未来配合3D打印技术,使小企业甚至个人也有机会成为机器人开发者。蕴含的机会在于,可能出现针对ROS系统的二次开发或者优秀的应用软件,成为像智能手机APP那样的“爆款”。
        其次,人机协作促进机器人普及,机器人走向融合的开端
        人机协作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新形态,把人的智能和机器人的高效率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作业;简单来说就是“人”直接用“手”来操作机器人。人机协作是机器人进化的必然选择,特点是安全、易用、成本低,普通工人可以像使用电器一样操作它。
        协作机器人和传统工业机器人,就是个人电脑和专业大型计算机的区别。它不再需要非常专业的工程师安装调试和复杂的系统集成,开箱后对普通工人简单培训即可使用。未来传统工业机器人更多用在大批量、周期性强、高节拍的全自动生产线,协作机器人用在个性化、小规模、变动频繁的小型生产线或者人机混线的半自动环境。
        根据美国ABIResearch的报告,2015年至2020年期间,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有望增长10倍,从接近9500万美元升值到超过10亿美元。将由以下三个主要市场驱动:电子制造和电子制造、中小型企业及寻求机器人优化解决方案的企业。
      图表2:2014-2020E协作机器人出货量预测
      0_1467169024703_21.jpeg
       协作机器人结构简单,主要通过软件整合来实现功能。硬件构成主要是球形关节、反向驱动电机、力觉/视觉传感器及更轻的材料,传统的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未来将不再关键。目前协作机器人处于市场导入期,成本仍然较高,效率低,使用不如人意,主要机器人厂商推出各种协作机器人抢占入口,国内企业有了跟外资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新松、埃夫特、遨博智能2015年都推出了协作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未来3-5年随着价格的下降,有潜力成为中小企业和家庭都能使用的桌面级设备。应用范围也不限于工业,在医疗、农业、服务业也有用武之地,是机器人走向融合的开始。
        最后,机器视觉、深度学习让机器人更智能。
        人工智能首先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主要就是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
        机器视觉是现有的机器人从自动化设备转变为智能机器的一个关键因素。最初是作为机器人的辅助工具,提高柔性和对工作环境的反馈,主要应用于引导和定位、检测和识别等,随着工业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发展,未来将使机器视觉成为智能生产系统的主导,做出决策和预判断。
        2014年全球机器视觉规模持续走高,达到36.7亿美元。主要分布在北美、德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地区和国家,其中中国占到8.1%;预计到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
      图表3:2007-2018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
      0_1467169258741_22.jpeg
      图表4:2014机器视觉地区占比
      0_1467169278659_23.jpeg
      深度学习推动机器人摆脱预编程序的束缚,真正走向智能化。深度学习使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通过学习掌握新的技能,适应未知的工作环境。深度学习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分为三个层次,一、机器人通过试错学会新技能;二、多台共享经验提高学习效率;三、机器人可以预防并且自行修复故障。目前已经到了第二个阶段。
        2016年是深度学习元年,深度学习走向商业化和开源。FANUC和人工智能初创企业PreferredNetworks合作推出了深度学习机器人,无需工程师调试可自己学会挑选工件。ABB、丰田都在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产品,国际巨头谷歌、facebook、特斯拉都宣布开源其深度学习服务。
      图表5:深度学习走向商业化和开源
      0_1467169325032_24.jpeg
      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使初创企业或者小企业也有机会跟大型企业平等对话,对机器人行业潜在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随着机器人的智能化和普及化,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传感器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机器人对传感器的需求未来3-5年内有望爆发。

      发布在 行业动态
      Lance
      Lance
    • 人工智能千亿级市场盛宴正在开启

      发改委、科技部等4部门23日联合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18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基础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总体技术和产业发展与国际同步 机器人 应用及系统级技术局部领先。在重点领域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初步建成基础坚实、创新活跃、开放协作、绿色安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方案明确,一是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重点工程为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工程。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重点工程为智能家居示范工程、智能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工程、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工程、智能安防推广工程。三是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重点工程包括智能终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工程、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工程。
       在资金支持方面,方案提出,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等多种渠道,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完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及资本市场融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引导社会多元投入。鼓励通过债券融资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分析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产业变革的基础力量,对不同行业和场景的智能化改造是未来趋势。安防、金融、医疗、汽车、制造业、教育、广告、传媒、法律、智能家居、农业等均是人工智能落地的方向。未来5年内人工智能必将在语音识别、“工业眼”、辅助医疗、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前沿领域崭露头角,人工智能千亿级市场盛宴正在开启。

      发布在 行业动态
      Lance
      Lance
    • 俄机器人一周内两度“越狱”:结局悲催

      一个俄罗斯机器人在一周时间之内居然两次试图从实验室逃脱。本月14号一个名叫Promobot IR77的机器人从实验室里溜到了大街上。麻烦的是,短短几天后,这种事情居然再度发生了。
      0_1466769630105_7838285102126811610.jpg
      俄机器人一周内两度“越狱”(图片来自新浪)

      Promobot创造者之一基沃科采夫表示,这一AI机器人按照设计,是能够四处行走,避免碰撞,并且不断学习的。如果没有逃跑事件的上演,一切似乎都进展顺利。

      基沃科采夫介绍说,逃走事件后,他们对IR77进行过两次重新编程,此前的系列产品都“表现良好”。在解释第二次逃跑的博客中,他介绍说,这次变故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害,证明机器人的导航系统运转正常。

      “我们目前正在开发计划在今年秋季推出的第三代机器人。”基沃科采夫解释说,“因此,我们让所有这些机器人都配备了AI。”

      然而现在,有阴谋论者称这个名为Promobot IR77的机器人的“逃跑”只是炒作。对此,基沃科采夫(Oleg Kivokurtsev)不得不承认:“我想,我们或许不得不拆了它。”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个机器人自主行动的例子了。据报道,奥地利欣特施托德尔(Hinterstoder)曾经有一个家务清洁机器人Irobot Roomba 760“自杀”——当时它自己打开了电源,然后爬到了厨房的电烤盘上。

      发布在 杂谈
      Lance
      Lance
    • 【盘点】2016新型服务机器人

      导读: 目前,全球机器人主要市场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占市场份额80%。然而从未来趋势看,服务机器人将成为热点。2016年更有不断有各种新型的服务机器人出炉,下面是小编盘点的2016新型服务机器人(上)…
      OFweek机器人网讯:目前,全球机器人主要市场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占市场份额80%。然而从未来趋势看,服务机器人将成为热点。2016年更有不断有各种新型的服务机器人出炉,下面是小编盘点的几款2016新型服务机器人。
        智能安保服务机器人"AnBot"
        一款名为"AnBot"的智能安保服务机器人,在第十二届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亮相,再度惊艳众人。这款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机器人,是我国首款集安全保护与智能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安保服务机器人,实现了低成本自主导航定位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其"安保+服务"的设计理念和"事中处置"的首创功能,对提升国家公共安全和反恐防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外形上看,"AnBot"有点像套娃(一种俄罗斯特产的玩具),以白色为主色,"头部"装有视频、传感器等装置,给人一种萌萌哒、胖胖哒的感觉。"AnBot"身高1.49米,体重78公斤,腰围直径0.8米,最大行进时速为18公里,巡逻时速为1公里。它有类似人脑及耳目的智能系统和传感器等装置,集成了地图同步构建及定位、动态路径规划、深度学习智能大脑、视频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具有自主巡逻、智能监控探测、遥控制暴、声光报警、身份识别、自主充电等多种功能。"据该项目负责人、国防科大机器人与海洋技术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肖湘江介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nBot"续航时间为8小时,当电量不足时,它能够自主寻找附近的充电桩进行自主充电。
      0_1466647389740_5(4).jpg
      管家机器人平衡车Hoverbutlerbot
        在CES2016展会上,Intel联合小米投资的Nine Bot以及之前被Nine Bot收购的赛格威(Segway),推出了一个可以变成机器人的平衡车Hoverbutlerbot,这款平衡车能够播放视频、作出可爱的表情等,它使用了Intel的Real Sense技术。
      0_1466647431685_1(12).jpg
      优必选智能机器人Alpha 2
        今年的CES大展上,来自中国深圳优必选科技公司的人形智能机器人Alpha 2,惊艳了所有老美的眼球。Alpha 2智能机器人更像是个玩具,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和孩子都会喜欢。它售价约为1300美元,支持语音控制,功能覆盖从打开智能电灯到"练瑜伽"等各个方面。Alpha2能做的事有很多,包括:拍照,家教,设置提醒和报警,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如电灯和门锁,还有DJ、跳舞、瑜伽等。
      0_1466647464026_2(7).jpg
      LG的Rolling Bot机器人
        LG在本届MWC上推出的Rolling Bot机器人为我们家中的喵星人带来了最诱人的玩具。Rolling Bot不仅仅是有趣,而且相当值得称道。它并不是什么BB-8机器人,而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喵星人玩具。也许Rolling Bot看起来像是Sphero,或者类似最近因为星战大热的BB-8机器人,但是却有不少的不同。Rolling Bot实际上是通过两个轮子行走,但是我们却看不到轮子的转动。作为一个球体,Rolling Bot始终指向同一个方向。
        LG Rolling Bot可以通过运行LG Friends App的智能设备运行;拥有800万像素摄像头、可以上下15度调节;还有嵌入式的红外遥控传感器,可以让用户遥控家电(电视、音响、空调);而且内置扬声器和麦克风。
      0_1466647513152_3(7).jpg
       停车机器人
        由深圳大运软件小镇的怡丰机器人实验室研发,这套机器人平均可在2分钟内帮助车主实现自动停取车,还可以使传统停车场新增车位40%以上。人们将需要停放的车辆放到停车场入口的一个平台上,之后AGV小车就会将车辆运走,2分钟左右就可将车辆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当用户需要取车时,通过App点击操作,AGV在2分钟左右就会把车辆开到停车场门口。
      0_1466647548498_4(6).jpg
      写稿机器人
        5月29日,四川绵阳发生地震。很快,一条题为《绵阳安州发生4.3级地震》的新闻开始流传于网络。这条新闻内容详尽,包括地震参数、震中地震历史信息、地震周边乡镇的基本情况、地震所在县的行政情况,甚至还有两张震中地图,可谓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写下这篇560字的新闻稿件,并第一时间发布在网络上的,的确是国家地震台网研发的智能机器人,且全程仅花了6秒钟。
        令人惊叹的是,整个过程中,机器人自动写作,自动发布,全程无人介入。取标题、发布地震图方便后期救援、撰写地震参数、搜集地震周边历史情况……根据后台设定的一系列工作程序,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就完美完成了工作,也毫无疑问地摘得了这次地震新闻的全球"首发”。
        远程医疗机器人
        据香港6月8日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迪金大学的智能系统研究所(IISRI),近日研发出一款具有触感的医疗机器人。即使身处远至一千公里外的医生,也可通过它为病人照超声波,省去医生及病人长途跋涉的时间,长远更可以舒缓医护人员不足的压力。
        这款医疗机器人可以为病人进行腹部超声波扫描检查,机器人扫描病人腹部时,会量度病人的不适程度。一旦病人觉得不舒服,实时经电讯公司的网络,将这种感觉传送给远方的超声波检查医生或放射治疗师,让他们了解病人的情况,从而判断病人的肾、膀胱、胰脏等是否有异样。
      0_1466647598036_6(2).jpg
       多利德机器人
        多利德机器人能够进行360度无死角拍摄,除此之外呢,你还能远程遥控它进行拍摄,也就是说,你不需要本人到现场就能完成录制。另外,为了防抖,多利德机器人还带着有自平衡装置的底座,能够支撑4.35公斤以内的VR摄像机。不过呢,作为一款拍摄设备,整套装备的价格为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9735元),并不便宜。
      0_1466647626701_7(2).jpg

      发布在 行业动态
      Lance
      Lance
    • Top10 盘点全球10大工业机器人公司

      2016-06-15 09:43:48 来源: 工业风向标
      导读: 近日来,美的公司意图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京仪集团与ABB决定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的消息无不在业界引起震动。目前,全球多家制造业企业都在寻求与各大工业机器人集团进行合作。那么,全球工业机器人工业生产现状是怎样?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了解排名全球10大工业机器人公司吧。
      OFweek机器人网讯:近日来,美的公司意图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京仪集团与ABB决定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的消息无不在业界引起震动。目前,全球多家制造业企业都在寻求与各大工业机器人集团进行合作。那么,全球工业机器人工业生产现状是怎样?是否能有效解决目前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增长问题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了解排名全球10大工业机器人公司吧。
        工业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在工业生产中。因为其具备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它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各样的制造行业,其中包括汽车,电子,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等其他众多制造工业。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IFR)表明,在2014年全球已经约售出22.5万台工业机器人,比去年同比增长27%。相对于全球许多国家正面临的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增长问题,目前已经蓬勃发展的机器人制造业注定会进一步成长为制造行业的中流砥柱。
        以下是中国新闻网综合企业技术水平,品牌知名度,配置水平以及财务状况所列出的全球排名前十的工业机器人公司:
      10第十位:Adept爱德普机器人公司
      0_1466568287548_3.jpg
      爱德普技术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是一家领先的提供智能引导机器人系统和服务的供应商。公司成立于1983,是美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公司研发的爱德普机器人被使用于高效,精密的制造业,包装业,和工厂自动化行业。
        据公司网站称,爱德普已经在全世界范围了安装过超过2.5万名非公司专属的机器人和3万多个公司专属的机器人。该公司的收入在2015年度达到约5420万美元。
      9第九位:Comau柯马机器人公司
      0_1466569485666_4.jpg
      柯马,位于意大利都灵的跨国集团公司,拥有超过30年的行业经验,除了生产机器人之外,还提供了其他与机器人有关的技术服务。
        柯马机器人多用于点焊,弧焊,冲压车间自动化、铸造、搬运、码垛、密封、粘合、塑料以及远程激光焊接行业。
        根据该公司2013年度的报告表明,已有超过3.2万台COMAU机器人安装在世界各地。
      8.第八位:NachiFujikoshi那智机器人
      0_1466569765858_5.jpg
      那智是日本一家以其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机械加工工具,系统和机器部件而闻名的公司。该公司于1969年开始制造机器人,并在全球已经安装了超过10万个机器人。
        那智机器人被用于点焊、弧焊及其他工业制造处理流程中。据该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的机器人销售额在2014财年超过了1.53亿美元。
      7.第七位:Staubli史陶比尔机器人
      0_1466569901028_6.png
      史陶史陶比尔集团是一家瑞士机电公司,专注于生产纺织机械、连接器和机器人产品。它的机器人事业部成立于1982年。致力于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生产机械手臂,四轴机器人,六轴机器人和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史陶比尔机器人用于塑料、电子、光电、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
        据其网站称,该公司全年营业额超过十亿瑞士法郎(约合10.3亿美元)。
      6.第六位:Epson爱普生机器人公司
      0_1466569973481_7.png
      爱普生机器人公司隶属于世界上最大的电脑打印机和图像相关的设备制造商之一日本爱普生科技公司,作为旗下专门的机器人设计和制造部门。
        该公司已在世界各地安装超过4.5万个机器人。最初创造机器人用于本公司手表制造工厂,而如今该公司已经研发出了高精度,高速,紧凑型的工业制造机器人。
        根据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表明,仅仅是该公司的部分机器人生产业务–传感业务分部的净销售额,在2014财年期间就达到了162亿日元(约1.4亿美元)。
      5.第五位:Kawasaki川崎重工业公司
      0_1466570043151_12.jpg
      川崎重工业公司是日本一家国际大公司,生产领域涉及摩托车、轮船、拖拉机、发动机、航空航天设备、工业机器人等许多其他制造行业。
        据其公司网站称,川崎拥有超过45年的研发机器人历史,并在全球范围内安装超过12万台机器人。川崎机器人多用于组装、处理、焊接、喷漆、密封等许多工业过程中。
        据该公司的财务报告称,川崎精密机械工厂(公司下属负责机器人业务工厂),仅在2015财年(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一年),机器人综合业务净销售额就达到了1357亿日元(约合11.3亿美元)。
      4.第四位:Fanuc发那科机器人公司
      0_1466570123097_9(2).jpg
      发那科公司,总部位于日本山梨县,主要提供自动化产品和服务,如机器人和计算机数控系统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
        发那科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消费品等行业。据该公司网站称,已有25万发那科机器人安装在世界各地。
        根据公司的财政报告表明,在2014财年,发那科机器人的销售额达到1820亿日元(约15亿美元)。
      3.第三位:Kuka库卡机器人公司
      0_1466570170422_10.jpg
      库卡公司,总部设在德国奥格斯堡,是全球生产工业机器人和其他工厂自动化设备的领先制造商。该公司于1973年研发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库卡机器人主用于汽车工业,塑料,金属,电子以及其他制造行业。
        库卡的机器人公司在全球拥有25家子公司。据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在2014财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为8.3亿欧元(约合9.4亿美元)。
      2.第二位:Yaskawa安川机器人公司
      0_1466570289001_8.jpg
      安川电机公司,成立于1915,总部位于日本福冈地区的北九州,是日本一家生产伺服系统,动作控制器,伺服电机,交流电机驱动,开关和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商。自从1988年该公司开发出第一个名叫“莫托曼”全电动工业机器人以来,莫托曼机器人已被广泛用于全球。该机器人主要被用于弧焊、点焊、处理、装配、喷漆等工业过程中。
        安川公司每年生产大约2万台机器人,并已经在全球安装了超过30万的工业机器人。据该公司网站称,截至3月2015日止,该公司在本财年的销售额大约为1360亿日元(约合11.3亿美元)。
      1.第一位:ABB艾波比机器人公司
      0_1466570341565_11.jpg
      ABB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是一家专注于发展电力,自动化制造业以及机器人技术的跨国公司。以其超过四十年的生产经验,ABB机器人公司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制造行业当之无愧的NO.1。
        据其公司网站称,ABB机器人公司有约4600名员工分布在世界各地53个国家,并已在世界范围内安装了超过25万台机器人。
        公司在瑞典,捷克共和国,挪威,墨西哥,日本,美国,中国都开设有设施研究、开发和制造分部。
        根据ABB集团年报显示,仅仅在一个关键的ABB机器人生产部门–离散自动化与动作控制生产部,2014财年的收入,就达到了101亿美元。

      发布在 行业动态
      Lance
      Lance